新社pateRungan

居住在新社部落的族人先祖多是從宜蘭或花蓮加禮宛乘船靠岸遷居至此地,因此新社部落又被族人稱呼為「pateRungan」在葛瑪蘭語中意為船靠岸登陸之處。

隸屬豐濱鄉新社村的新社部落,北接磯崎村,早期兩村的聯絡必須攀過親不知子斷崖,也是現今為知名的觀光景點「親不知子海上古道」,新社沖積扇的南端,地勢低平,東北季風因地形被削弱,於是成為家屋搭建的集中處,沖積扇因有溪水流經適合水稻的耕種,族人引溪水灌溉,並用小鋤頭開墾為水稻梯田,成為東海岸的米倉之地,再加上年輕一輩的回流,創造了小島友米、八個傻瓜米、向海米等在地小農品牌。

歷史上葛瑪蘭人歷經被迫遷徙各地,一直被半強迫附屬在阿美族中的葛瑪蘭族,其實祭典或語言文化都與阿美族不同,1980年開始正名運動,2002年12月25日正式被認定葛瑪蘭族。新社部落是葛瑪蘭人較具規模的部落,也是族群意識強烈與族群發展明確的部落。這二十多年來,葛瑪蘭香蕉絲工坊將香蕉絲這項工藝成為葛瑪蘭鮮明的族群技藝,也成了部落的重要工藝產業。部落族人非常注重孩童的母語教育,新社國小雖然學生人數少,但由於家長與校方的共同努力,成為海洋重點學校,並極力發展地方文化與藝術的傳承。近年新社部落在各資源的協助下,也由部落青年進行珊瑚礁監測,推動山林與農田耕種和海洋的里山里海環境保護。